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区统战 > 关岭自治县 > 正文
挖掘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关岭自治县文旅融合助力群众增收
时间:2024-01-19 13:10:34 来源:本站 作者:安顺市统战部  字号:[  ]

关山飞度、岭秀黔中。关岭,位处“滇黔锁钥”要塞,雄山大川,造化神秀。千百年来,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彝族等35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凡化地戏、苗族蜡染刺绣、关岭布依铜鼓……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此孕育发展。

近年来,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通过深度挖掘关岭文化,文化赋能经济,催生文旅新业态、新项目的涌现,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做产品,讲故事

——用文化衍生品拉近人们与非遗的距离

临近春节,在关岭自治县党外人士活动中心,负责人赖先红带着工人在茶产品展示区忙碌着,称重、包装……一件件精美的凡化茶“化系列”陆续“出炉”。

“这些都是今天要发出去的货,凡化茶的包装是以关岭文化为基底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每一件‘走出去’的茶产品都能让人了解凡化、了解关岭。”赖先红介绍,从关岭云岭千畦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一个多月来,已经有了130多万元的成交额,1月底可突破300万元。

2019年,赖先红作为文化扶贫志愿者从四川来到了关岭。“一开始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才能助农增收,只能做农特产品销售。”赖先红说,“转机”出现在关岭自治县民宗局介入后,县民宗局建议他打造文化品牌,因为有文化才能长存,有文化才有灵魂。

一个品牌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将关岭文化融入产品,用产品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关岭故事,传递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好声音,实现“文化变现”,关岭自治县民宗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随后,在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的帮助下,赖先红依托党外人士活动中心这个平台,成立了两家公司(关岭澹雅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关岭云岭千畦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了三个文化品牌(岭绣坊、岭头牪、凡化茶)。

2023年11月20日,“岭绣坊”入驻关岭自治县民宗局打造的民族文化产业园,推出刺绣、蜡染、织锦等文创产品,如服饰、玩偶、胸针、戒指等。此外,还以关岭凡化茶为染料,研发出“茶染”产品,销售至四川、浙江等地。

“我们还把‘岭头牪’的产品带入了民族文化产业园,下一步计划将‘岭头牪’牛角牛骨工艺坊也带进来。”据赖先红介绍,“岭头牪”是通过牛角牛骨制作工艺将牛角、牛骨“变废为宝”,生产出梳子、簪子、杯子等工艺品。如今,牛角、牛骨工艺品深受大众喜爱,远销广西、青海、西藏等地。

为了实现产业增收,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关岭自治县民宗局积极探索,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对非遗进行二次创作,用文化衍生品拉近人们与非遗的距离,用产品讲述关岭文化,用新颖的设计将本土文化推向世界。

后续我们还要打造民族餐厅、民族酒吧、民族服饰展馆和关岭茶史馆等板块,并推出研学、体验等,关岭自治县民宗局有关负责同志指着一片空着的园区向记者介绍未来的规划。

在规划中,把关岭民族文化产业园二楼打造成“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按照“楼上出设计、楼下出产品”“企业做市场、传承人出技艺”等运营思路,让关岭的民族文化产品走向更大更优的全国市场,持续打响关岭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真正实现“文化变现”,带动更多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就业增收,以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做栏目,讲文化

——用镜头记录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鲜活故事

“苗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千百年来,他们用服饰记录着苗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把服饰作为载体,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1月1日,关岭自治县民宗局与关岭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月播文化类栏目《传承》第9期《“穿”承历史 “绣”出文化——关岭苗族服饰》播出。
“穿”承历史 “绣”出文化——关岭苗族服饰》以苗族姑娘姜定仙为引,讲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岭苗族服饰的颜色、制作技艺、纹样特点,展现了关岭苗族服饰在新时代需面对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关岭,境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水乳交融,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彝族等民族。除有蜡染、马尾绣、“四月八”“三月三”等外,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桥梁文化。

“我们从2023年1月就开始构思拍摄一档节目,挖掘关岭文化,讲好关岭故事。”据介绍,为了以现代审美内涵解读关岭文化,用真实镜头记录创新传承的鲜活故事,关岭自治县民宗局与关岭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共同推出文化类栏目《传承》。
截至目前,栏目《传承》已推出9期,包含关岭苗族芦笙舞、关岭布依族铜鼓、凡化地戏、布依族竹竿舞等。

“视频让我对关岭文化更了解”“原来关岭还有这些民族文化”……网友们纷纷表示,栏目《传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关岭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故事,具有可看性。

“关岭的文化丰富多彩,但大多时候都是自娱自乐,没有与市场、大众接轨,我们在尝试挖掘整理关岭文化,并用产品、视频等形式讲好关岭故事,让大众了解关岭、爱上关岭。”关岭自治县民宗局有关负责同志说。

除栏目《传承》外,2023年,关岭自治县民宗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诵读活动”,参加人次268余次;推出《关岭民族传统服饰》非遗短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播放量超过60万次,点赞达6000以上。

此外,关岭自治县民宗局还植根群众沃土,让民族文化走进日常生活,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2023年,关岭自治县民宗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双语宣讲,搭建各族群众语言交流桥梁;创建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关岭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同时,利用“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宣讲进村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民心”、国学培训、茶艺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度系列诵读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抓文旅,讲故事

——文化搭台唱好旅游“戏”

“旅”是向着远方的脚步,“文”是回归精神的家园。如今,文旅融合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
所以,以文化为基底打造乡村旅游,不仅激发了文旅消费的新潜力,更为展示城市形象,助力乡村振兴带来新活力。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民宗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挖掘整理村寨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4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提质项目、产业道路建设,其中633万元用于龙潭街道落叶新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如今,走进落叶新村,青石板铺设的路面平整干净,观瀑步道步步美景,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去年村里获得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等多笔资金支持,用于打造坪寨组布依族特色村寨和坪寨河景区。目前在为迎接春节旅游旺季做好充足准备。”落叶新村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了丰富业态,增加落叶新村的可玩性、体验度、接待量,落叶新村还积极拓展草莓采摘园、康养生态公园等业态,引进贵州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落叶新村将把贵州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草莓采摘园、康养生态公园、大寨组美丽农居、坪寨组布依特色村寨、坪寨河景区等资源整合为一体,打造具备关岭特色的‘药旅小镇’和‘郊野公园’。”落叶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落叶新村还将鼓励当地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和康养项目,并且着力引入社会资本,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就业,从而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让当地群众真真切切端上“旅游饭”,实实在在过上好日子。

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潜力,这种融合正在赋能乡村,将“沉睡”的文化资产以崭新的面貌出村、破圈。
有着“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第一村”“全国文明村寨”“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甲级村寨”“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众多称号的石板井村,如今更是备受众多游客关注的旅游“打卡点”。

参观顶云经验纪念馆、体验农耕文化、感受民族风情……近年来,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石板井村成立布依风情文化宣传队,精心编排了“盘江小调”“布依头帕舞”等歌舞节目,推出“关岭牛”汤锅节、篝火晚会等特色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的魅力。
“2023年,我们接待了大约8万人次的游客,实现旅游收入至少8000万元,石板井村的乡村旅游已取得稳定发展。”石板井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抢抓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的机遇,目前,石板井村新建了研学酒店、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将顶云经验纪念园、陈列馆、体验园与民族文化青年创业园等串连成片,“农学+文旅”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正在加速形成。
                          

(来源:贵州民族报)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共安顺市委统战部 主办:中共安顺市委统战部

黔ICP备2020012216号-2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